长春建筑学院学生工作队伍赴厦门参加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技能提升专题培训
发布人:学生工作处  发布时间:2024-12-09   浏览次数:10

为了能更好地识别学生心理问题,有效预防危机事件,增强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能力,用更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升工作效能。近日,学校选派10名学院书记、辅导员以及2位心理中心教师,赴厦门参加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技能提升专题培训班。



首先,厦门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主任赖丹凤博士从辅导员与学生沟通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巧妙运用一些基础的心理咨询技术走入学生内心,进行深入辅导。她在整个课程当中始终围绕一个点:辅导员对学生谈心谈话,谈的是“情绪”,了解和改变的同样是“情绪”。她指出,当前辅导员找学生谈话时存在的四个问题:谈不出、无话可说;谈不深、没有效果;谈不完、边界模糊;不敢谈、开不了口。列举出这些通病之后,紧接着呈现一个案例,让大家思考讨论,如何把这段错误的辅导对话改正。在此环节赖教授提出,心理咨询的专业性其中一方面就是体现在把机动性的回答憋回去,转变沟通方式。在最后,由“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引出辅导工作的原理:疏为先,疏中有导;导为重,有导则疏。


 

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许欣副教授讲授的是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危机管理。首先呈现时代变迁对中国人文化与心理的影响、匮乏经济和丰裕经济对人的行为和价值观的影响、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影响这些大背景,进而解释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当今大学生会产生越来越多、愈加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自杀。随后进入本节讲授的重点:心理危机的识别、干预和预防。作为辅导员及其他心理危机干预者,必须要遵循的几个原则:保障被干预者安全、聚焦于个案的情绪冲突和情绪调节的问题、发掘和激活个案的内在资源以及团队合作。随后展现了几个案例,在此基础上生动形象地讲解了焦虑、抑郁的识别和助人方式。接着讲授的是重大心理危机:精神障碍发作和自杀的监控和应对方式。对于这类重大心理危机,作为辅导员能做的就是尽早发现、保护好自己和他人、尽早通知专业人员和机构。针对自杀干预,许教授介绍了自杀的合作式评估与管理(CAMS)个体干预技术,它是一种专门应对自杀的治疗框架,主要针对有自杀风险的门诊病人设计。该技术赋予干预者充分的灵活性,从自己的理论和技术取向出发, 自由地运用临床经验和干预方法,对自杀危机当事人进行个案概念化,并实施特定的治疗。在本场讲座的最后,许教授也提出辅导员作为心理危机的干预者也要进行自我保护,才能保证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一场,福建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丁闽江副教授从几个问题出发,指出当前辅导员工作普遍存在的疑惑:为什么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危机事件越来越多?工作成效体现在哪里?工作完成得很好,学生出问题之后感觉被否定……随后呈现一组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出现问题后找辅导员的人数少得可怜,为了避免以上现象继续产生甚至恶化,由此展开讲解。丁教授同样由一个案例故事引入,并且找到现场的辅导员老师进行演绎,随后就此案例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交流。辩论过后,同样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讲授作为辅导员应该怎样做:收集基本信息、让学生写个人成长报告、用好新媒体、重视心理测试、重视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培养、懂得一套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学会基本的谈心谈话技巧、懂得基本的症状识别及评估、知晓危机干预流程。经过一系列讲解后,对辅导员的工作又提出一些展望:帮助学生消除心理误区、上好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开展心理育人活动、借助多方力量来做心理工作、关注重点人群、学会识别危机、学习精神卫生法。在讲座的最后,丁教授带领辅导员们做了一套“放松减压”手操,也希望辅导员们能够学会并应用在学生的减压工作当中。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环节之一,它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此次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工作技能提升专题培训班的学习,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培训,辅导员们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得到了显著提升,更深刻地认识到了心理健康工作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性。他们将带着所学所悟回到工作岗位,以更加专业、温暖的姿态,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助力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绽放更加灿烂的笑容,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相信在各学院书记和辅导员们的共同努力下,与我们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配合和扶持,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在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与实施,积极参与各方面心理技能提升学习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生工作队伍仍需不断扩充心理教育知识,提升心理教育水平,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需求,能提供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和服务,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坚实保障,为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