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再谢!”
如此郑重的道谢,是来自于长春建筑学院城建学院学生张嘉洋的母亲杨女士,从这一笔一笔手写的感谢信上,依稀还能看的出这位母亲当时激动的心情,以及她那溢出纸张的感动与感激,而她这份感谢信则源于17日那晚她所受到的深深的触动。


杨女士手写感谢信
“17号那天晚上,我家孩子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他好像高烧了,很难受。”彼时的杨女士正奋斗在抗疫前线,突如其来的电话让她心急如焚,但随即不久,她就接到了孩子辅导员史程程的电话。“他的辅导员老师没一会就到了宿舍了,给我打电话沟通孩子的情况,让我放心,说马上会带着孩子去看医生,还说孩子肯定就是普通的感冒,不会有问题的。”史程程在电话里的温柔细语让杨女士稍稍定了定神,但一刻没有结果,她一刻也无法真正的放心。
而电话这边的史程程虽然心里焦急不已,但依然温柔的安慰着张嘉洋,也在第一时间将他带到了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因为就诊流程漫长,史程程陪着张嘉洋在医院等了足足6个小时,在这期间,史程程一直与杨女士保持联络,安慰着杨女士。而杨女士也在张嘉洋发来的信息中看到,那些史程程并没有说给她听的关心和行动。“孩子说,老师不仅一直陪着他,还怕他饿着,跑去给他买吃的,不停给他测体温,还安慰他不会有事的。”史程程的耐心和坚定,让张嘉洋和母亲都不再恐慌。
18日的凌晨,一夜无眠的杨女士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孩子就是简单的感冒,医院给开了药,可以回去了。”这一夜,杨女士从史程程的身上感受到了长春建筑学院一直以来对学生的关怀与负责。“我为我的孩子能在这样的学校上学而感到开心,也感到放心。”杨女士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便将自己的这份情感倾注在了感谢信中。

辅导员史程程
而在疫情发生以来,选择用感谢信来表达感激的,远不止杨女士一人。在此之前,管理学院学生邱悦的家长,也向学校发来了一封手写感谢信,这位家长用平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位家长从焦急无措到感恩感动的全过程。
“相信我的孩子在这样负责任的学校领导和辅导员的培养下,同样可以成长为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好青年。”邱悦家长看到了辅导员的责任心,更看到了学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些藏在细节里的言传身教,才是让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来最想获得的宝藏。

3月12日的晚上,是全市静态管理的第二天,管理学院21级的一个寝室中三名女生同时上报有发烧现象。面对特殊时期的发烧学生,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喜希迅速联系校医院,将三名学生安置在校医院的隔离病房进行测温,并安排两名辅导员徐阅和孙淼共同带领学生前往双阳区医院。
那晚的大雪让出行变得格外的艰难,也将出行时间延长了一倍。到达定点的医院后,却发现发热门诊更改了就诊制度,每两个半小时才能进入一名患者,而在三位同学之前,还有一名年迈的老者。徐阅和孙淼两人,不断开导安抚着学生,也与家长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等待是漫长的,但徐阅和孙淼却在陪同的过程中,用辅导员的专业,不断的开导着同学们,也不断加深同学们之间的感情。在终于可以就诊时,只能有一人先进入,三位同学没有因为身体难受争抢,而出现了互相谦让的局面,那一刻,孩子们心里有的不再是慌张和害怕,而是浓浓的友爱之情。
凌晨五点半,三人的检查结果全部为阴性,这让担心了一整夜的校领导、家长们都放下了心。回程途中不同于来时心境,虽同样是大雪路滑,却因为学校和两名辅导员的奉献和关怀,让车里变得暖洋洋的。

辅导员徐阅
一声“我在”,一句“请放心”,虽然是最朴实的话语,却蕴含着最让人安心的力量。史程程、徐阅、孙淼是长春建筑学院辅导员队伍的一个个缩影,还有许许多多辅导员们也在默默地付出,用心灵陪伴心灵、用灵魂感染灵魂、用青春点燃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