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畅
中共党员
长春建筑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21级辅导员

她是一名刚刚走出学校,步入职场的青年教师,稚嫩的脸庞下,却有着从容沉稳的性格。刚从事辅导员工作仅一年,她就迎来了从教的第一个“大考”——吉林省突发疫情。作为长春建筑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21级辅导员,在长春市宣布静态管理的当天,她第一时间提上行李,驻扎校园,选择陪伴在她276名“弟弟妹妹”的身边……

封校战“疫”,她是“唠叨大姐”
接到封校通知后,何老师便在宿舍值班室的窗台上建立起了临时办公桌。她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的安排部署,向同学们传递最新疫情情况以及学校要求,通过年级群、班长群、学委群、寝室长群全面管理,精准反馈。
排查学生疫区返校和疾控流调信息,组织排查出的10名同学进行隔离;引导学生正向面对疫情,督促不信谣不传谣;监测学生每日体温,守护健康安全;关注学生线上上课,检查签到反馈问题;还有每周一次的线上大班会以及临时布置的班干部会议,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和她与学生同在的决心。
疫情期间,她更是化身为“唠叨大姐”,在统一的核酸检测中,不断叮嘱学生保持间距注意防护,多穿衣服预防感冒,做完拍照不漏一人;抗原自测中,耐心教授使用方法,强调医用垃圾正确回收,每早8:00前寝室长群内上传全寝结果。在她一遍遍的“唠叨”中,学生变得越发会照顾自己,也格外熟练,颇有秩序,在学校已经开展的9次核酸检测和13次抗原自测中做到了0漏检。她全心全意为自己的“孩子们”打点生活学习,用自己的耐心、爱心、热心诠释着担当与奉献。

冲锋在前,她是坚实后盾
3月19日下午,何老师经过排查,发现有学生出现发烧迹象。作为学生们的大家长,她没有慌乱,立即上报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联系医院,安抚在校学生情绪避免产生恐慌,陪同发烧学生一起前往医院检查治疗。得知发烧学生要在观察室很久,担心学生饿肚子的她拖着笨重的防护服,到超市为同学热八宝粥。
10个小时的坚守,在次日凌晨1点30分,医院排除了学生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后,她提前安排好隔离房间,在学生退烧后带其返回学校,准备相应的生活用品,食品和水。安顿好一切后,已是凌晨3点30分。
学生的体温恢复正常,身体状态良好,这与何老师无微不至的付出密不可分,她用实际行动践行辅导员的责任和使命。学生也及时和家里报平安,由于疫情学生家长不能到校,特用手写信的方式对学校和何畅老师表示感谢。

悉心照顾,她是家校桥梁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身体和心灵的双重考验,面对封校或隔离,难免给学生带来生活上不便,还会产生焦虑、恐慌等情绪。为此,何老师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时刻关注学生需要,亲自为隔离学生送餐送物,消去孩子们的不安。组织全体学生观看心理讲座,更帮助因疫情产生心理压力、急需情绪疏导的学生提供心理援助,倾听学生心声,抚慰学生心灵。即使在三月飞雪的寒日里,也能让隔离学生感到温暖。
家长的担心和惦念,何老师感同身受,她总是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安抚家长们的情绪,解答家长们的疑惑,使家长安心的同时也对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表示理解和赞同。


百变查寝,她是“开心果儿”
封寝期间避免相互接触,何老师采用百变的拍照姿势对学生寝室情况进行检查,在枯燥的封寝生活中给学生带来了不少乐趣。寝室长根据何老师规定的拍照手势或姿势组织室友进行实时拍照并上传,这种简单有趣的方式,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也都积极配合。通过照片,何老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寝室情况,也能在一个个口罩下面感受学生的身心状态。
面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艰难性和复杂性,何畅老师始终以一名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带领学生携手前行,筑牢防线。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高校辅导员,我要自我强大,要学会从容,在抗击疫情的大考中,做好战“疫”中的青春领路人。相信自己有能力为学生遮风避雨,风筝有风,海豚有海,疫情面前,我们有国家,学生有我们。也许我和我的学生都在一‘疫’之间长大了,才是这个时代给予我们最大的财富吧。”
——何畅